首页双碳政策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政策【政策】中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双碳文库

文档

1787

关注

0

好评

0
DOCX

【政策】中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阅读 732 下载 223 大小 17.93K 总页数 5 页 2023-11-08 分享
价格:¥ 1.99
下载文档
/ 5
全屏查看
【政策】中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还有 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203060双碳文20302030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推动新型储203060双碳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号:中府办函〔2023)101号203060双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中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业经市政府同203060双碳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3060双碳文库2030620306中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库为推动中山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203060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3060双碳(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203060双碳文库质量发展。(二)发展目标。新型储能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设备制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努力把中山打造成为3060双碳文库库203060双203020306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氢储能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装机规模达到15万千瓦。203060双碳主要任务)提升新型储能研发创新能力1.完善研发创新机制。依托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提升新型储能领域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孵化、技术应用推广等能力,围绕新型储能203060个地亚四区。推动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级创新载体。大力支持储能科技企业发展,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企业研发费用财政后补助。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储能企业,给予资金资助。(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2,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把新型储能领域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市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方向,紧扣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需求体系化布局研发项目,统筹引进布局储能实验室、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组织骨干企业、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围绕储能存储、运输、加注、多元应用等全产业链,加速突203060双破关键材料及核心技术设备瓶颈,提升储能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投资促进局,中山供电局负责)(二)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产业规模。3060双碳3,培育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培育储能电池制造业,积极布局引进钠离子电子电池、液流电池、固体电池等新型电池生产链,引进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堆、电池PACK等产业。利用产业资金推动“大容量、低成本、长循环、高安全、易回收”储能电池制造。前瞻布局氢储能产业,开发低能耗碱水电解制203060氢关键部件、清洁能源PEM电解制氢装备等电解水制氢装置,重点突破液氢储运O容器、大规模氢液化技术及装备、氢液化系统关键设备、液氢加氢站技术及成套装备等低温液态储氢关键技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投资促进局负责)060双碳4.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挥明阳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我市集聚具有一定规模、良性发展的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储能电池及配套企业,建设健全完善的新型储能产业链与产业生态,加快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山新型储能特色品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投资促进局,相203060双镇街负责)5.梯度培育新型储能企业。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在产业空间、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金融服务、土地和人才保障等领域依规予以重点支持,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新型储能203060双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