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1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第37卷第10期建筑科学Vol.37,No.102021年10月BUILDING SCIENCE0ct.2021[文章编号]1002-8528(2021)10-0001-08D0I:10.13614j.cmki.11962/u.2021.10.01我国建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分解与路径辨析徐伟,倪江波2,孙德宇,黄帅3,4,董建锴34(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1000443.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90:4.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摘要]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CBC正M模型对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了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领域按照现有发展模式,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一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31.5亿tC02,到2060年碳排放量仍将有27.2亿C02,无法实现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措施的组合实施,可将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左右,峰值强度约为26.5亿tC02: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量,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本和可推广性,建议技术措施的优先级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研究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参考。关键词]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预测模型:技术路径[中图分类号]U831Research on the Target Decomposition and Path of Building Carbon Peak and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XU Wei,NI Jiangbo?,SUN Deyu',HUANG Shuai DONG Jiankai.(1.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Beijing 100013,China:2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Development,Beijing 100044.China:3.School of Architecture,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4.Key Laboratory of ColdRegion Urban and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Harbin 150090,China)Abstract: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building secto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strateg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building sector,this paper uses China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 model CBCEM)to predict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carbon emission of building sector in China,and studie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arbon neutral strategic in theconstruction field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development mode,the carbon emission ofconstruction field is expected to reach the peak in 2038-2040,with the peak of about 3.15 billion tCO2,and thecarbon emission will still be 2.72 billion tCO2 by 2060,which can not achieve the goal of reaching the peak by 2030and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Through the combin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isting technical measures,the peak ofcarbon emiss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can be controlled around 2030,and the peak intensity is about 2.65 billiontCO2: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considering the technicaldifficulty,cost and scalability,it is concluded that: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new buildings>building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existing building energy saving retrofition.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and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 in construction field of China.Keywords:building sector,carbon peak,carbon neutrality,prediction model,technological path[收稿日期]2021-0805[修回日期]202109020引言[基金项目]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建筑碳排放总量预测及碳中和技术路线图研究”(2021B-04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急剧加速,据PCC通讯作者钉孙德宇1986,男,博士,副研究员报告日,2006一2015年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联系方式]sundeyu2006@163.com的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约0.87℃,而全球气候变化的(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建筑科学第37卷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四。因此,节能以及能源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其中,人口数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各国先后提出了以碳中和为量、建筑面积以及建筑运行能耗强度等宏观因素是目标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截至2020年6月,已有分析建筑运行碳排放的基础。12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法规、行政命令、政策宣1.1人口总量及分布预测示、提交自主贡献文件等方式确定了碳中和(或者人口总量是宏观预测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类似概念)的目标9.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素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巨大,不同气候区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的居民用能强度差别很大,因此,准确确定不同气候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区未来的人口总量和分布数据是测算不同气候区的国的碳中和承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分,也体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根据国家统计局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翟振武团队的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要因素之一的。其中,建筑运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占比、城镇人口占比、人口迁徙等因素,对各气候区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是建筑的总人口数做了中长期的发展预测,如图1所示。运行过程中直接燃烧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主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峰要有北方城镇供暖锅炉、炊事、生活热水等所产生的值,至2060年我国总人口为11.93亿。此外,根据直接碳排放。间接排放主要指建筑用电以及城镇集现有数据分析不同气候区人口变化趋势明显,其中,中供暖中购买热电联热力的相关碳排放。根据国际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人口流入明显,且冬季需能源署数据,2019年我国建筑运行阶段产生的碳排要供暖的地区人口占比增加。整体而言,我国2030放约为21亿tC0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0%左右,年前人口仍处于增长期,这是建筑领域2030年前实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城现碳达峰的不利因素之一。市化进程的继续和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和占比都存在较大的提升动力,建筑领总人口域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难度大。因此,研究并预测寒冷地区人口不同情景下建筑领域碳排放总量,量化分析包括新夏热冬暖地区人口10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改造、北方供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农村建筑节能等技术措施的减碳效果,甄别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制定迫切需要的基础研究之一,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2020203020402060要意义。为此,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立足我国基年骨年本国情,分析建筑运行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因素和技图12011-2060年我国人口发展及分布预测术影响因素,利用CBCEM模型(中国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预测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中长期总量,并1.2建筑面积总量及分布预测研究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合理途建筑面积总量主要与人口总量、人均面积及人径,旨在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口分布有关。人均建筑面积是影响建筑总面积的实现提供技术参考。的重要变量之一,其与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相关。城镇居住建筑是建筑总量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建筑运行碳排放宏观影响因素分析文献表明,现阶段美国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超过70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m2,丹麦、挪威和加拿大人均住宅使用面积约为55大量研究山,研究表明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总量m2,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在40主要受人口总量及分布、建筑面积、城市化率、建筑m2左右的,参考上述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城(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