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TODAY2024年第32卷第1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下的油气高质量发展研究吴谋远,王利宁,段兆芳,向征艰(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0724)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明确了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方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当前,油气占据能源供应的3成,且具有燃料、原料及储能等特性,可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文章阐释了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背景意义,提出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3个阶段,明确了油气未来发展路径及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进一步在供应保障、价格机制、绿色转型、技术创新等方面给出了油气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新型能源体系石油天然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D0L:10.20132f.cnki.ddsysh.2024.01.0111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背景意义市场的底气所在。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关系人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类生存和发展,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于展的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至为关键。当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代化强国。目前,我国的现代化水平同发达国家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能源低碳转型加速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人均GDP刚超过1万美元,推进,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面对新形势、站需要再翻两番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际经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需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万~3万美元时,人均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用能达到峰值。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5吨标准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煤/年,只相当于美国的约1/3,德国和日本的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应对外部复杂环境,2/3。多方研究预测,到2035年,我国能源消费需着力提升能源安全的需要。当前,全球能源体系在2020年水平基础上再增加12亿~15亿吨标准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性调整,西方以能源为武器煤,达到62亿~65亿吨标准煤,才能有效支撑基的大国博弈加剧,复杂政治环境下的能源安全问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源危机,更加反映出能源自给供应是国家发展最目标的需要。按照“双碳”目标,我国要以全球基本的战略底线。我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历史上最短时间,完成全球碳排放强度的最大降的国家,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连续5年分别保持在70%和40%以上。在国际能源市场环收稿日期:2024-01-07。境不确定性加刷的今天,树立底线思维,立足国作者简介:吴谋远,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内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任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和经济安全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参与全球能源能源转型、能源安全、企业战略等领域研究工作。08(C)1994-202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吴谋远等,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下的油气高质量发展研究幅,必然面临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转变、能充分考虑已有和研发示范的各种能源技术的影响。源结构调整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同时,低碳技术详细刻画了一次能源从开采、加工转换到终端消不成熟增加了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可再生能源费的全流程(见图1)。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导致大规模接入时,电力系统2.2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下的能源总体走势成本增加和运行安全风险增大等问题日益凸显。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分析经据测算,如果独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电力占比达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发展趋势及建设到40%,系统运行维护成本将与发电效益相当:新型能源体系目标,模拟得出未来我国能源转型传统能源退出带来的资产搁置和就业等问题也不发展趋势,具体结果如下:容忽视。需要统筹抓好能源消费、供给、体制、我国一次能源需求于2035年前后进入峰值平科技、国际合作“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通盘台期,峰值约64.3亿吨标准煤,之后需求略有下谋划、稳中求进,把传统能源退出建立在新能源降但维持高位,约57.0亿吨标准煤以上。节能降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才能确保能源体系健康耗与电能替代加速,带动一次能源消费强度加速可持续发展。下降,碳达峰和碳中和阶段年均分别下降2.8%和3.2%(见图2)。2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下我国能源发展路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将由“一煤独大”转向“多以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为导向,采用研究元并存、多能互补”。展望未来,风、光等新能源团队开发的“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系统爆发式增长,推动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快速提升,模拟未来中国能源发展转型路径及建设新型能源到2030年升至26%,2040一2045年突破50%,体系的阶段。2060年达到80%。化石能源占比则持续下滑,其2.1模型方法中,2030年和2060年煤炭占比分别降至46.0%和“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是中国石油集5.5%:油气占比2040年前稳定在24.0%以上,而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开发的能源系统模拟优化模型,后逐步下降至2060年的14.5%(见图3)。用于定量化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的中长期能源转非化石能源“先立”满足增量,化石能源“后型趋势,并已得到广泛应用0。该模型涵盖了煤破”被规模替代。碳达峰前是非化石能源的“先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以及水电、核立”阶段。化石能源发挥供应基石作用,非化石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能源快速发展,贡献本阶段能源需求增量的88%。能源开采能源转换终端能源载体终端用能部门煤炭煤炭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炼油化工液体燃料工业部门天然气天然气转天然气化及加工铀资源核能制氢氢气交通部门生物质生物质转换生物质可水能再生电力太阳能建筑部门发电风能(供热)热能地热、潮汐图1“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2024年第1期(C)1994-202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