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其他报告文献在集聚中减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
admin

文档

5365

关注

0

好评

0
PDF

在集聚中减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

阅读 772 下载 854 大小 1.74M 总页数 29 页 2024-02-23 分享
价格:¥ 4.99
下载文档
/ 29
全屏查看
在集聚中减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
还有 29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9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在集聚中减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环境效应钟粤俊奚锡灿陆铭内容提要改进要素和产品的空间配置可以优化中国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在空间一般均衡框架中引入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差异,定量研究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成本和贸易成本对中国经济结构、单位GDP能耗和总产出的影响。反事实分析表明,降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成本或贸易成本将提高非农就业占比和人均实际GDP,并使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显著下降。上述效应随着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而扩大。本文结论表明,畅通国内大循环可以同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中国经济在集聚中减碳。关键词劳动力迁移成本贸易成本能源利用效率集聚经济ー引言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文简称“双碳”目标),并获得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应。然而,对于减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钟粤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奚锡灿:复旦大学上海市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600号;陆铭(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上海市lumingl973@sjtu.edu.cn(陆铭)。作者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34005、7207309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引进人才启动费项目”(2021CNU-HLYT036)和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的资助。感谢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研讨会、2022年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中央财经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区域协调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论坛、2023年第六届中国与发展国际学术年会,感谢梁文泉、韩立彬、刘志阔、陈钊、龙海文、向宽虎、陈登科、李兵、盖庆恩、张吉朋等在研究中提供的帮助和建设性修改意见。当然文责自负。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64・钟粤俊奚锡灿陆铭学界和政界仍然存在许多模糊认识。近年来,为实现单位GDP减排目标①,不少地方动用了限额、罚款等行政规制手段,有些地方甚至通过控制工业发展速度来减排,引起了发展和减排之间的矛盾。要实现发展和减排的双赢,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具备全局视角和一般均衡的思维,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一时一地的得失上。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指出:“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双碳'目标是全国来看的,哪里减,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为保能源的措施还要增加,都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现有研究表明,企业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Cherniwchan,2017;Shapiro and Walker,2018;Copeland et al.,2021;Qi et al.,2021)。因此,生产要素向高生产效率地区集聚,既可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又可以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制度和政策导向等因素,中国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存在严重的区域分割。这不但不利于地区间在人均GDP意义上的“平衡发展”(陆铭等,2019),还可能加剧经济发展与减排之间的矛盾。本文强调,要素和产品市场在区域间的分割是导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和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重要原因。畅通国内大循环将促使要素向高生产率和高能源效率地区集聚,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提高的双赢。首先,我们基于中国实践的特征事实,展示2000年以来中国各区域和部门之间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的差异,结合区域发展政策冲击讨论区域空间能源利用效率变化。接着,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区域间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差异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在要素空间配置、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逻辑联系,并结合中国数据定量分析在集聚中减碳的效应②。反事实分析表明:(1)降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成本,跨区域人口流动会大幅增长,非农就业占比和人均实际GDP上①本文不对能耗、排放进行区分,减碳、减排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降低单位GDP能耗)依据不同的上下文而不做区分。因为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同能源消耗高度相关。近年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变暖等全世界都关注的环境问题,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0,)。人类的生产、生活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造成大量的C02排放。能源种类较多,所含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总量研究,中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定为标准煤(标煤)。根据换算,1吨标准煤完全燃烧产生的C0,的碳排放系数参考值为0.7。②需婴说明的是,总能源消耗包括生产性能源消耗和消费性能源消耗,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生产性能源消耗远远大于消费性能源消耗,同时,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单位GDP能耗,故本文主要关注生产性能源消耗。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