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其他报告文献我国低碳社区发展历史、特点与未来工作重点
admin

文档

5439

关注

0

好评

0
PDF

我国低碳社区发展历史、特点与未来工作重点

阅读 888 下载 607 大小 858.23K 总页数 8 页 2024-02-23 分享
价格:¥ 4.99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我国低碳社区发展历史、特点与未来工作重点
还有 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我国低碳社区发展历史、特点与未来工作重点陈一欣曾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捕要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领,更需要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低碳社区建设就是公众参与、发展低碳生活、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低碳社区的概念演变和发展历史,分析了低碳社区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低碳社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是规划建设缺乏细节指导,推广实施难度较大;二是建设过程缺少评估、社区维护缺少监督;三是社区居民集体互动行为较少,居民行为准则缺乏。最后,结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发展需求,从政府和公众参与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低碳社区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1)亟需建立政府主导下公众积极参与的低碳社区发展模式,有序推进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和发展;(2)亟需定量评估低碳社区建设的碳中和潜力及其在我国碳中和的贡献,增强公众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获得感。关键词低碳社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碳中和;碳达峰Low-carb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China:Retrospect and prospect.CHEN Yi-xin,ZENG Hui'(Schoo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Shenzhen 518055,Guangdong,China).Abstract: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belong to major strategies for China's future socioeconomicdevelopment.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is"dual carbon"strategy,a national-level action plan is needed,along witha strong public participation.Developing a low-carbon community is important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formaterial izing low-carbon economy and carbon neutrality.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carbon community concept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carbon communities.We then examine theproblems in low-carb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China,which include the lack of detailed guidance in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the lack of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community maintenance,and the lack ofdetailed guidance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behaviors in the collective action.Finally,we discuss the challengesand areas for future low-carb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government andpublic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ual carbon"strategy.We believe that two major areas should befocused in building low-carbon communities:to establish a low-carb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government guidance;an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carbon neutrality potential oflow-carbon communityconstruc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in carbon neutrality.thus to enhance human feeling in low-carbon communityconstruction.Key words:low carbon community;low carbon economy;development model;carbon neutrality;carbon peak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各国政府结合各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纷纷提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节点,我国也明确实现双碳战略的目标和实际节点(Zhao et al.,2022)。碳减排和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决定性因素:碳减排的核心就是节能、调结构、提质增效和发展清洁能源:碳增汇的核心则是生态恢复和提高生物固碳能力,碳中和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方精云,2021)。在现有碳中和相关研究中“technology”的中心度较高,表明减排技术研究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围绕工业、金融、建筑、交通等领域,探求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技术路径和策略(陈毅晰等,2022)。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人为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也是实现碳中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维持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基础上,如何转变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也是目前关注的重要内容(黄贤金等,2021)。因此,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张新安,2021)。由此发展低碳城市、低碳社区成为公众参与、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Tozer et al.,2018:Laine et al.,2020:Kamei et al.,2021)。世界自然基金会(The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给出的低碳城市定义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保持较低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国际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则认为低碳城市是一种以城市空间为载体推行低碳措施的城市发展模式。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Reith et al.,2015),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而低碳社区建设直接关系到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发展(Lyu et al..,2013)。目前对于低碳社区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1)低碳社区就是在深圳市稳定支持计划项目(GXWD20201231165807007-20200812142216001)资助。收稿日期:2022-02-24接受日期:2022-05-05通讯作者E-mal:zengh@pkusz.cdu.cn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实现传统社区生产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革:(2)通过绿化、节能措施等实现将社区排放的碳降到最低或达到社区零碳排放(Xie et al.,2017):(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为低碳社区是通过改变社区居民行为模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C02排放(辛章平等,2008:Li et al,.2020),突出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改变:(4)在城市建设方面,认为社区结构与建筑密度对城市能源及CO2排放起到了关键作用(陈飞等,2009),因此低碳社区建设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初期就必须考虑城市建设和运行期间CO2排放的潜力及控排措施。本文通过对低碳社区的概念演变、发展历史与特点综述,系统梳理我国低碳社区发展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发展需求,阐述了我国低碳社区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1国外低碳社区发展现状与特点1.1发展现状低碳社区起源于欧洲,在英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关于低碳社区建设与实践己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并形成了可以借鉴与推广的模式(陈凯芳等,2013)。从现有低碳社区建设案例看,比较著名的低碳社区实践有英国贝丁顿社区(Beddington)、德国沃邦社区(Vauban)、瑞典哈马比社区(Hammarby)等。英国贝丁顿社区突出特点包括两个:一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达到化石能源零消耗的目的(Jiang et al,2011):二是就地选材,通过充分利用本地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最大限度地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类延辉等,2020),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筑材料筛选、优化结构设计和居民日常行为改变,实现社区零碳排放。德国沃邦社区的特点是以步行为导向,致力于交通绿色出行,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Broaddus,.2010)。该社区以“无车社区”和“零容忍停车政策作为首选(尹利欣等,2020),通过城市规划及社区布局优化达到低碳出行。瑞典哈马比社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城市废弃地开展生态恢复与重建提高碳汇功能,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低碳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化石能源的零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绿色社区发展模式。低碳社区建设主体包括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出行和低碳生活环境营造三个方面(Baiet al,2021)。具体建设中需要考虑六个方面:(1)建造节能建筑: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可持续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出,使得现有建筑效率大大提高,极大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2)利用新能源:加强能源供给端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实现低碳环保。改善“能源”结构更直接地决定社区建筑物的使用情况(Maria et al.,2013)。(3)采用环保材料: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材料上应采取“就近获取”原则,尽量减少流通环节的能源消耗,积极推广废弃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4)优化社区结构:贝丁顿社区的建筑优化配置模式值得推崇。通过对社区房屋空间进行合理配置,用于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出租和销售,促进小区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小区居民与社会的交流,促进小区居民和谐共生。(5)倡导绿色交通:通过优化公共交通设施,提倡低碳出行,减少私人汽车,降低交通能耗。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交通工具。(6)倡导公众参与:居民参与社区的低碳活动是建设低碳社区的重要环节。居民可以通过沟通协调,亲身感受到在社区发展中的“归属感”,彼此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承担责任,从而意识到建设低碳社区的责任和意义(辛章平等,2008)。在欧洲低碳社区的发展中公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所以通过这一有力的行为有效推动低碳社区的建设与发展。1.2发展特点纵观国外低碳社区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发展理念:如荷兰制定的《能源节约法》,明确要以低碳化节能示范项目作为社区节能改造先行实践与试验。英国政府基于《气候变化法案》《英国低碳转换计划》,制定了低碳社区能源发展规划基本框架,从国家、城市和地区三个层面上提出了低碳社区规划与建设方案(Peters et al.,2010):(2)规划-建设-行动全过程的实践模式:低碳社区强调规划与建设、实践行动的有机结合,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和行动中,通过全过程低碳理念实践达到低碳社区发展的目的:(3)社区居民互动集体协作的公众参与模式:强调公民在社区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参与性,以及政策制定的话语权(Genus et al.,2016)。在低碳社区发展中,尤其关注个人、社区、政府的作用,提倡集体参与、共同负责(Kalkbrenner et al..,2016:Warbroek et al.,2019),通过法制和机制建立、社区建设和个人行为引导实现低碳社区发展。2中国低碳社区发展历史与现状2.1发展历史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在我国起步较晚,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在低碳社区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00年,我国制定的《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基本标准》中,将“社区内净化、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作为硬性标准:2004年,国务院又进一步提出了在我国开展“绿色社区”建设,与低碳社区建设目标一致:2010年,我国颁布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旨在从源头避免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通过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确保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或处置:2011年,国家把开展低碳社区试点作为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抓手。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