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1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上海节能SHANGHAI ENERGY SAVING论湖北省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现状及峰值预测李荣贤王小雨FORUM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摘要:湖北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其重化工产业的特点十分突出,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碳排放量也会继续快速增加。分析了湖北省碳排放现状并通过碳排放系数法估算湖北省2001-2019年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使用STIRPAT模型,运用岭回归并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湖北省“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量峰值。结果表明:随着湖北省经济的高速增长,湖北省CO2的排放量也保持较高增速;煤炭的消耗仍然是湖北省CO2排放量较大的主要因素;在低、中、高三种情景模式下,湖北省碳排放峰值介于1.8亿~1.9亿t。湖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介于2030-2035年。关键词:碳排放现状;碳达峰预测;化石能源消耗D0:10.13770/八.cnki.issn2095-705x.2023.10.010Current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and Peak Predi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Hubei ProvinceLI Rongxian,WANG Xiaoyu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lege of Jianghan UniversityAbstract:Hubei Province is in the period of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andits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is very prominent.It is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energy structure dominated by fossilenerg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and carbon emission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rapidly.This paper analyzes收稿日期:2023-07-31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22277)作者简介:李荣贤(2001-02-),女,本科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王小雨(1985-0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流动传热、应力分析、化学链系统模拟2023年第10期1473SHANGHAI ENERGY SAVING(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上海节能No.102023SHANGHAI ENERGY SAVING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Hubei Province and estimates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9 by using the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method.On this basis,the STIRPAT model isused,and the ridge regression method is combined with scenario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time of "Carbon Peak-ing"and the peak carbon emissions in Hube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Hubei Province,the CO emissions in Hubei Province also maintain a high growth rate;coal consumption is stillthe main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large CO2 emissions in Hubei Province;under the low,medium and high threescenarios,the peak carbon emissions in Hubei Province are between 180 million and 190 million tons.Thepeak of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in Hubei Province appears between 2030 and 2035.Key words:Current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Prediction of Carbon Peaking;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0前言在湖北省碳排放量构成中,工业过程碳排放量近年来,碳排放达峰成为国际节能减排领域关占比最大,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减排对象,其碳注的重点。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排放量占绝对优势[1。“十四五”时期(2021-2025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承诺:“中国将提年)是湖北省实现2025一2030年全省碳排放达峰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的关键时期,需要把握好关键时期的碳达峰行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真正落实国家有关碳达峰、碳中和总的战略部署。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国际上碳排放最早的研究始于1970年Ehrlich]兴国家和世界最大碳排放国(约占全球的1/4),时间提出的1PAT模型。我国碳排放研究始于20世纪90紧,任务重,加强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成为全国各年代。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省区市的当务之急。目前,北京、上海、浙江、苏州等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峰值预测方面,碳排放峰值预测多个东部沿海省市提出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研究模型种类多样,繁简不一。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与之相反,广大中西部省份在碳达峰时间的确定上运用自上而下的基于指标分解法的STIRPAT模型、则较为迟缓与保守。除江西、四川等少数省份外,自下而上的LEAP模型和MARKAL-MACRO模型、其它地区均尚未对碳达峰时间予以明确。EKC曲线等。STIRPAT模型考虑了人口规模、经济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期,重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影响等因素,化工业特征明显,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本文选用此种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短期内难以改变,生产、生活合理用能需求将呈刚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湖北省能源行业的碳排性增长,全省的能耗水平还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碳放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已有的数据利用STIR-排放总量也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全社会低碳发展PAT模型建立回归模型,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对意识尚待加强。因此,探寻湖北省作为中部经济湖北省能源消耗的CO2排放峰值及出现的年份进强省的节能减排方法,对促进我国碳减排工作有着行预测。1474节能论坛ENERGY SAVING FORUM(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