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1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宏观观察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1月8日2024年第03期(总第512期)BANK OF CHINA中银研究产品系列CCER重启将助力●《经济金融展望季报》·《中银调研》金融支持低碳科技发展*·《宏观观察》·《银行业观察》低碳科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但●《国际金融评论》目前大量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尚不成熟。前沿低碳●《国别/地区观察》产业一方面急需融资实现规模化量产,在量产中加快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因尚未形成商业效益,难以作者:赵廷辰中国银行研究院为金融机构提供合意投资收益率。为破解这一困电话:010-66591558局,需为金融业创造外部抓手。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将于时隔6年后重启。CCER具有服务前沿低碳技术等特点,使其有望成为统筹谱写“科签发人:陈卫东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两篇大文章的坚实支点。审稿:王家强李佩珈联系人:王静刘佩忠未来建议:一是围绕《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电话:010-66596623方案(2022一2030年)》进一步拓展CCER方法学。二是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应依托CCER在支持范围、利率、期限等方面进行优化。三是加快碳交易对外公开领域立法。四是金融机构应围绕CCER加快开发碳金全辖传阅内参材料融产品、开展业务营销。宏观观察2024年第03期(总第512期)CCER重启将助力金融支持低碳科技发展低碳科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但目前大量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尚不成熟。前沿低碳产业一方面急需融资实现规模化量产,在量产中加快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因尚未形成商业效益,难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合意投资收益率。为破解这一困局,需为金融业创造外部抓手。我国财政曾为风光电发展提供补贴,撬动绿色金融投资,取得良好成效,但目前财政支出空间已较为有限。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时隔6年后重启,或将成为新抓手。CCER聚焦尚不具备商业效益的前沿低碳技术;通过销售碳减排量可提高低碳产业未来收益;能够科学准确地度量碳减排量;项目开发与交易向全社会开放。这些特征使得CCER有望成为撬动金融支持低碳科技的坚实支点,为统筹谱写“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两篇大文章创造有利条件。未来建议:一是围绕《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一2030年)》进一步拓展CCER方法学,为金融支持科技进步提供更多着力点。二是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应依托CCE在支持范围、利率、期限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激励绿色金融的政策合力。三是加快碳交易领域立法,澄清CCER、碳配额等碳资产的法律属性,夯实碳金融业务法律基础。四是金融机构应聚焦CCER前沿低碳产业,加快开发碳金融产品、开展业务营销。一、金融支持低碳科技需要新抓手推动低碳科技进步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要构建三方面技术与产业体系。一是能源供给端要由传统煤电产业,转变为风、光、水、核、地热等零碳能源产业体系。二是能源消费端要使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由使用化石能源转变为使用绿电、绿氢。三是在碳汇方面,要建立健全碳捕集封存(CCS)产业和各种生态碳汇产业。2022年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一2030年)》,为低碳技术发展方向提供指南。其中有大量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尚不成熟,包括海上风电、光热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新型核能发电等各类供电技术,各类智能电网技术,空气储能、液态和固态等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各类储能技术,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各类低碳零碳生产技术,绿色低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