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培训《企业碳中和实施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215252828858141
admin

文档

5337

关注

0

好评

0
PDF

《企业碳中和实施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215252828858141

阅读 664 下载 377 大小 578.53K 总页数 12 页 2024-02-06 分享
价格:¥ 4.99
下载文档
/ 12
全屏查看
《企业碳中和实施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215252828858141
还有 12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T/CAS XXX-2023中国标协标准《企业碳中和实施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企业碳中和实施通则》团体标准的编制,是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基础上,系统地将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与碳中和目标相结合。基于此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并于2023年06月26日批准《企业碳中和实施通则》项目立项,通知文号:中国标协2022]351号。2、编制背景与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全国两会上,我国明确提出“双碳”发展目标并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当前,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层面双碳重大战略。截止2023年5月,全球已有5077家企业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其中2679家企业承诺净零排放,中国已有331家企业加入SBTi。此外,中国企业的减碳意识已经越来越强,提出零碳目标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腾讯、中信集团、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等企业已经在积极行动,相继发布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如腾讯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2021)》、中信集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2022年)、远景集团发布《远景碳中和行动报告(2022年)》。面对低碳转型浪潮,做好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开展碳核算,实施碳中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在碳中和领域中发布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组织层级和产品层级的碳中和标准数量极少。推动企业碳中和标准,可以促进企业制定科学的减排目标,实施节能减排行动,推进企业在工艺、技术方面低碳转型,对促进我国绿色消费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3、工作过程T/CAS XXX-20231)预研阶段自2023年4月起,标准起草组成员通过进行广泛地文献、企业和机构调研,对标准名称、内容框架、具体方法学、相关指标等标准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组织了与行业协会对话交流座谈,确定了标准的名称:《企业碳中和实施通则》,并初步梳理了标准的结构和研究开发方向。2)立项阶段2023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复计划立项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牵头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3)起草阶段2023年7月,邀请了20多家参编单位,对标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023年7月28日,召开团标启动会。会上专家和多个单位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绿电、绿证、可再生发电等电力和热力能否扣减、如何扣减”,会上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本次会议对此暂不做结论,待会下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起草工作组根据标准编写意见对标准相关指标进行了调研,对标准草案进行进一步完善。2023年8月28日,就关键性问题与参编单位进行讨论。会上针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绿电、绿证、可再生发电等电力和热力能否扣减、如何扣减”、“碳减排目标的设定”“温室气体排放抵消相关问题”等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明确结果如下:(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绿电、绿证、可再生发电等电力和热力能否扣减、如何扣减”)在核算边界内,企业直接消耗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其电力排放量可按零计算。b)在核算边界外,企业通过绿色电力交易消费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其电力排放量可按零计算。c)一旦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产生的减排量从企业边界进行扣减,其减排量不可再用于其他用途。)外购热力消耗不区分热力来源,均按统一的排放因子计算温室气体排放。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