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江苏建筑2022年第2期(总第219期)建筑部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比对研究(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2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13)【徐伟】男(1964一),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10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深题,获得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完成国家标准10余部,出版《地源热系工程技术指南》《国际建筑节能标准对比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目前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热泵相关技术研究,从事近零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咨询及评估工作。[摘要]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回“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文章结合住建部《十四五"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相关目标设定,综合考虑城镇化率提升、建筑存量改造、人口发展趋势、建筑用能强度等建筑领城碳排放中长期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发展趋势,提出了三种能够实现建筑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结采表明:存在三种技术路径可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24.58亿C02、24.7亿C02和25.87亿C02,其中建筑节能工作对“碳中和”贡献率分别为53.79%、44.72%、30.19%。在节能强规提升优先路径下,建筑部门碳排放峰值最小,累计碳排放最低,且对电网的能源需求最低。[关键词]建筑部门:碳达峰:碳中和:达峰路径[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270(2022)02-0001-06Comparative Research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 Implementation Paths in theBuilding SectorXU Wei ZHANG Shi-cong WANG Ke WANG Qian(1.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Beijing 100013 China:2.Jianke EET Co.,Ltd,Beijing 100013 China)Abstract:The carbon emission of buildings in China accounts for 22%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of thewhole society.Energy efficiency and carbon reduction in the building sector is cruc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China's dual carbon strategic goal.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oal setting of the 14th Five-Year Green Buildingand Building Eficiency Development Plan,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key long-term factorsinfluencing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building sector,such as urbanization rate improvement,building stockrenovation,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building energy intensity and so on,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of different factors,and proposes three technical paths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in the building sector.The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 building sector can peak before 2030 under the threetechnological paths,with the peak values of 2.458 billion tCO2,2.47 billion tCO2 and 2.587 billion tCOz,respectively.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to carbon neutralization is 53.79%,44.72%and 30.19%,respectively.And the building sector has the lowest peak carbon emissions,the lowest cumulativecarbon emissions,and the lowest energy demand on the power grid under the priority pathfor improving energycode.Key words:building sector;carbon emission peak;carbon neutrality;carbon peak path(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江苏建筑2022年第2期(总第219期)0引言Cr为建筑领域碳排放量,kgCO2;EC为分类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消费量,kgce;F为碳排放因子,kgCO/kgce。重要因素之一,自“碳中和”目标提出后,许多研究文章研究建筑类型包含公共建筑,城镇居住建者探讨了能源结构调整、建筑节能标准提升、建筑筑和农村居住建筑,建筑类别又分为新建建筑与既光伏发展等技术措施对双碳目标的贡献。清华大有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计算范围包括建筑物内为居学建筑节能中心提出了我国建筑领域能耗与碳排住者或使用者提供供暖、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放的界定与核算方法和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水、各类电器和炊事等建筑功能使用带来的能耗和径,提出建筑要从能源系统单纯的消费者转为支碳排放。持大规模风电光电接入的积极贡献者巴。徐伟提出1.2数据选取与分析了我国建筑部门“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人口数量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十分显与实现路径,通过对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的测著。根据国家统计局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倒和中国算,提出提升建筑能效应作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首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翟振武团队的研究要任务囚。张时聪量化分析了建筑节能强规提升、成果,我国人口总量将保持缓慢上升后下降,到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等技术措施对碳排放2060年人口总量约12.47亿。同时,城镇化率的提的影响9。龙惟定W,张时聪等对我国城市建筑的升也会导致用能结构与用能方式的变化,根据世界碳排放作了测算,提出建筑节能与电网清洁化对整体及各国家城镇化率增长规律,预计我国未来城“碳中和”的贡献。姚春妮等人提出了“碳达峰”目镇化率将达到80%,与发达国家持平。标下太阳能光热与光电建筑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预建筑面积发展规模是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重要测。影响因素,文章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根据最新数据上述研究都评估了不同情景和技术措施下我对建筑面积存量模型进行修正。2019年,我国建筑国建筑部门节能减排潜力,但对于不同实施路径存量为670亿。对于未来建筑面积的规模,各研究的优先级暂未有深入研究。文章以2060年实现机构存在较大差异则!,因此文章提出三种建筑面积“碳中和”、2030年前“碳达峰”为目标导向,结合发展规模,在三种建筑规模下,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回,提出了积分别达到45m1人42m人,40m人,人均公共三种能够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分别为节能强规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9m人、18m人、16m1人,农提升优先路径、建筑光伏应用优先路径和清洁电村人均建筑面积在三种模式下均达到50m人。网依赖优先路径。对三种路径的达峰时点、峰值排能耗强度与能源结构选自清华大学建筑节能放、去峰周期,以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的能研究中心编写的年度发展系列报告(2007一2021源需求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路径对建筑碳排放年)〾,本研究对其公布的各项用能数据进行分析与能源需求的影响。梳理后,结合历史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已有研1分析方法与基准发展趋势究成果、国家发展经验等多个因素与限定条件,对1.1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未来趋势进行阐述。各项终端用能项的能源供应结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长期预测模型与社会发构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基于对历史数据趋势的展水平、建筑用能强度、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相分析和我国建筑用能特点、居民用能习惯综合进行关。文章以双碳目标提出前的发展趋势作为基准设定。燃气与煤主要集中在炊事,生活热水及公共情景,分析建筑部门在不同的诚排路径选择下,对建筑的设备用能及农村建筑用能习,基准情景下建碳排放与能源需求的影响。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直筑用电比例会逐渐提升,但不会实现全面电气化。接(煤,油、天然气)和间接(电力、热力)消费的能对于北方采暖,燃煤热电联产比例升高,燃煤锅炉源排放之和,可根据建筑部门消费的各类能源与逐年关停,能源以清洁燃煤转型为主,供热能源结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构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基准情景关键因素分析与设(1)置见表1。(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