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培训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生物多样性概念及风险评估方法学--世界自然基金会
绿碳资料库

文档

2712

关注

0

好评

0
PDF

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生物多样性概念及风险评估方法学--世界自然基金会

阅读 585 下载 609 大小 2.65M 总页数 46 页 2024-01-12 分享
价格:¥ 4.99
下载文档
/ 46
全屏查看
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生物多样性概念及风险评估方法学--世界自然基金会
还有 46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46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WWF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生物多样性概念及风险评估方法学关于本报告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剧烈冲击,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也因疫情受到影响。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疫情引发了全社会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疫后经济绿色复苏的呼声也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提供了战略机遇。基础设施项目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应引起政策制定者、投资者、项目所有者、以及价值链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重视。《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系列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方法学,并基于线性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总结了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的维度及方法,并给出针对相关风险的减缓案例,希望能够激发未来更多有效管理制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的思考和实践。本册报告关注生物多样性相关概念和风险评估方法学,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等相关概念的内涵,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并从生态环境、生境丧失及破碎化、物种、生态系统服务和有害生物五个角度给出了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的要点,旨在帮助利益相关方更好地理解和识别“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潜在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自1961年在瑞士成立以来,已经在全世界拥有500多万的支持者和一个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活跃着的全球网络。从本土到全球,WWF用基于科学的独特工作方式,提供满足人与自然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关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生态环境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作为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履约的主要技术支撑机构,牵头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2030年)等政策规划,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历次国家报告编制;牵头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组织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制定《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规范20余项。编制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报告编写团队:马月、胡飞龙、刘立、卢晓强、陈晓婷、刘颖报告出版支持及协调:王娜、许怡萱、田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