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培训省级双碳指数指标体系(方法论)
绿碳资料库

文档

2712

关注

0

好评

0
PDF

省级双碳指数指标体系(方法论)

阅读 553 下载 631 大小 751.95K 总页数 11 页 2024-01-12 分享
价格:¥ 4.99
下载文档
/ 11
全屏查看
省级双碳指数指标体系(方法论)
还有 1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省级双碳指数指标体系中国省级双碳指数,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为基础理论,以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为分析路径,综合考虑能源、工业、交通、生活等碳排放领域,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大维度对各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的指数。该指数是2021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成立联合课题组共同开发的。其指数评价主要依据联合课题组构建的“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气候雄心、低碳状态和排放趋势3个一级指标,宏观目标、能力建设、碳排放状况等6个二级指标,以及碳达峰目标、碳中和相关目标、试点示范建设等18个三级指标,并采用决策者赋权法对各级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指标体系反映了低碳社会作为一个涉及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的特点,体现了各地区响应“双碳”战略的积极性,有利于督促地方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的调整,采用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的方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以低碳环保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气候雄心要求低碳状态反映排放趋势·双碳目标制定·碳排放状况·碳排放量变化·低碳试点示范·经济社会结构·碳排放趋势检验·统计核算及披露·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节能环保投入影响改变激发(改善趋势一政策修订)图1省级双碳指数的构建框架2022年课题组对指标体系做出了进一步升级,详见表1所示。表1省级双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0及权重三级指标目标层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名称指标权重中国宏观目标碳达峰目标0.12省级气候雄心(0.5)碳中和相关目标0.03双碳(0.3)能源转型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25目标0.0525指数(0.3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30目标0.0525(1)能力建设统计核算披露0.045(0.15)碳排放状况人均碳排放量0.048(0.3)单位GDP碳排放量0.072高排放行业占比0.060经济社会结构公路货运周转量占比0.036(0.3)低碳状态人均超低能耗建筑面积0.024(0.4)能源消费单位GDP能耗强度0.072(0.3)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0.048年平均风功率密度0.012低碳禀赋水平面年总太阳辐照量0.012(0.1)森林蓄积量0.016碳排放趋势检验0.15排放趋势碳排放脱钩指数0.12(0.3)碳排放量变化率0.03指标解释碳达峰目标数据来源:各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指标解释:该指标主要考察各省份碳五规划等“1+N”政策文件。达峰目标年设定的远近,目标年越近统计核算披露表明其气候雄心越大,得分越高。指标解释:该指标主要表征各地区在碳中和相关目标碳排放核算、考核、在线监测、全国碳指标解释:该指标主要考察各地区实市场履约与信息公开情况、碳排放信现碳中和目标的雄心,包括碳中和目息披露等5方面的能力建设公开情况。标年、中长期碳排放削减目标、碳减排人均碳排放量(吨/人)专项行动等方面,目标年越早、减排目指标解释:指一个统计周期内,平均每标及路径越清晰,该项得分越高。人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测算方法:人均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指标解释:各地区设定的2025年、2030放量/年末常住人口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值与现状数据来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来自值的提升幅度,提升幅度越大表明雄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的测算结果,心越大,得分越高。年末常住人口来自国家统计年鉴。测算方法:直接引用数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