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政策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政策【政策】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

文档

1647

关注

0

好评

0
DOCX

【政策】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阅读 685 下载 360 大小 27.57K 总页数 8 页 2025-03-07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政策】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还有 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2月27日,浙江省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其中提到,2024年,新增电化学储能电站装机52万千瓦,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高标准推动“能耗双控”,完成绿证交割248万张,淘汰落后企业301家、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57个,累计腾出用能66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6%以上。“一企一策”高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指导萧山区、钱塘区完成集中供热规划编制,修订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全面加强涉煤项目和企业清单管理。圆满完成电力保供迎峰度夏专项行动。四是价费管理规范有序。在全国率先出台保障性住房配售基准价格管理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与定价策略研究。建立市区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解决水务“四本账”历史遗留问题。制定全市初始排污权使用费标准,平稳完成入轨省交易体系改革。持续推动天然气和电力优惠政策落地,全年为企业减负7.74亿元。2025年,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约加速成长。开展“十五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研究,谋划光伏“一核两翼”、风电“两山一湾”、储能“两站一环多点”布局。加大本地企业扶持推广,推动更多先进新能源产品入选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加快整合政企院校资源,争创国家和省级新能源重大科创平台。积极拓展“新能源+”场景,推进薄膜光伏、光伏幕墙等市属公共机构试点示范应用。培育壮大绿色、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力争绿色能源产业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加大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力度。详情如下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一、2024年主要工作(一)紧盯目标挑大梁、作贡献,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一是着力抓政策落地见效。打出经济稳进提质“组合拳”,顶格配套“8+4”经济政策,出台实施“春雨计划”“春晖计划”、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2.0等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帮助企业降本减负350亿元。全面承接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滚动迭代“出台+承接”两张政策清单。二是着力抓目标责任攻坚。强化高频数据监测预警,形成经济运行监测日报、周报和重要数据集成快报供市领导决策参考。聚焦“5+2+X”“6+2”重点经济指标接续开展赛马激励、经济攻坚,牵头组织区县督导服务,协调解决和明确路径问题121个。三是着力抓项目投资带动。“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33亿元、完成率130.7%,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19.2亿元、完成率137.1%。市区两级“三分”协调机制解决问题2400余项,推动地铁四期、渣土外运、安居房REITs发售等一批重点事项,东郊大仓实现拿地到开工仅11天的“杭州速度”。提前启动地铁五期、萧山机场三跑道项目前期,聚焦九大领域谋划项目1216个,总投资2.2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511.1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502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9.6亿元,占全省额度超三成、创历史新高。4个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新增建设用地1.58万亩,重大项目新增能耗85万吨标煤。稳步推进《杭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立法,研究出台重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政府投资项目储备机制。四是着力抓服务业底座支撑。积极推动服务业“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位居全省第一。高标准建设18个创新发展区,5个千亿级平台入选省首批高能级创新发展区,获评省第二批服务业领军企业116家。认定总部企业643家,发放奖补9000万元,推出“带项目条件出让”地块10宗,给予人才自主授权认定名额2593个。8家总部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均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高规格召开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大会,筹建成立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覆盖会员单位603家。加快推进杭州市、上城区首批省级新型消费城市试点建设。(二)全力以赴担使命、促协同,国家重大战略实现突破。一是“两重”“两新”工作成效显著。紧跟中央部署组建“1+9+X”专班,在全省率先形成“两重”“两新”配套政策和细化方案,推动“硬投资”和“软建设”协同发力,分领域、分部门、分区县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通过全量挖潜、容缺受理、工作旁站等超常规举措,争取“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84个、资金143.7亿元,资金需求均居全省第一。二是区域协同发展成势见效。深度对接上海“五个中心”,沪杭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长三角G60浙江(临平)科创基地建成投用,南部数创片区融沪现代社区全面启动。深入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深化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思路研究,协同湖嘉绍三市共同编制“1+4”规划落实体系,重点推进“九个一体化”合作事项72个。谋划推进杭黄合作事项23条,成功举办“杭黄对话·首站临安”杭黄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三是杭甬双城联动走深走实。全面落实杭甬协同发展行动,聚焦新能源汽车等五大产业链,推动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与绍兴滨海新区联动打造杭绍甬产业创新带。参与制定《进一步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圈的行动方案》,分解落实高质量发展问题清单20项。协调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杭州工作,牵头举办第2次“双城记”专班例会暨常务对接会。四是对口工作持续走在前列。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西藏色尼、重庆涪陵、四川甘孜、广元和湖北恩施等地区考察对接工作。全面完成对口支援年度实施计划,持续擦亮“抬头挺胸”“杭阿一家亲”等工作品牌。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成效显著。助力甘孜、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考核任务。援派甘孜、广元干部压茬交接。杭州广元“帮帮摊”助力就业项目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就业服务一等奖。持续深化杭长、杭宿双向合作,开展杭长合作项目25个、总投资182.5亿元,杭宿产业园区引资10亿元。稳步推进杭州恩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在国家发改委首次考核评估中获优秀等次。深入推进消费帮扶系列行动,成立全国首个消费帮扶研究院,推动杭州入选全国首批消费帮扶重点城市,在全国现场会作典型经验介绍。(三)坚定不移转动能、优环境,发展动力活力不断积蓄。一是新产业新赛道抢先布局。印发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一中心一联盟五平台”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认定6个区县(市)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