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政策技术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_T 18384.1-2015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双碳文库

文档

1787

关注

0

好评

0
PDF

GB_T 18384.1-2015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阅读 676 下载 241 大小 648.47K 总页数 11 页 2023-11-23 分享
价格:¥ 2.99
下载文档
/ 11
全屏查看
GB_T 18384.1-2015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还有 1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T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84.1-2015代替GB/T18384.1一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Electrically propelled road vehicles-Safety specifications-Part 1:On-board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REESS)[ISO 6469-1:2009,Electrically propelled road vehicles-Safety specifications-Part 1:On-board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RESS),MOD]2015-05-15发布2015-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18384.1-2015前言GB/T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分为三个部分:一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本部分为GB/T18384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18384.1一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与GB/T18384.1一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1年版的第1章),删除了GB/T19596中已经界定的术语和定义(见2001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可充电储能系统”的定义(见3.1);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定义(见3,2);增加了“最大工作电压”的定义(见3.3);增加了“B级电压电路”的定义(见3.4);增加了“单点失效”的定义(见3.5);修改了REESS绝缘电阻测量的试验条件(见5.1.2,2001年版的6.1.1);修改了REESS绝缘电阻的计算方法(见5.1.3,2001年版的6.1.1);修改了REESS绝缘电阻阻值的要求(见5.1.4,2001年版的6.1.2):修改了对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要求(见5.3,2001年版的第5章,6.3和6.4);增加了对REESS产生的热量的规定(见5.4):删除了车载储能装置碰撞的特殊要求(见2001年版的第8章):删除了2001年版的附录A;删除了2001年版的附录B。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064691:2009《电动道路车辆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SS)》,本部分与IS06469-1:2009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一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GB/T19596中已经界定,见第3章:删除了IS06469-1:2009中第4章环境和操作条件的说明,相关内容在实验条件中已包含,后面章节顺序依次提高,见第4章;增加了关于REESS种类标记的要求,便于维护和数援人员识别;删除了可以用车载绝缘电阻监控系统测量整个电路绝缘电阻值来替代本部分REESS绝缘电阻测量的规定,见6.1.3;删除了关于REESS碰撞试验的要求,有对应的碰撞标准,后面章节顺序依次提高,见第7章。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