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其他报告文献2025-01-29_DeepSeek锐评国内教育学家_教育经典读书会
admin

文档

5351

关注

0

好评

0
DOCX

2025-01-29_DeepSeek锐评国内教育学家_教育经典读书会

阅读 685 下载 762 大小 10.71K 总页数 4 页 2025-02-15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4
全屏查看
2025-01-29_DeepSeek锐评国内教育学家_教育经典读书会
还有 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4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DeepSeek锐评国内教育学家文/伯恕教育经典读书会2025-01-2909:41:44新年前后,国产大模型DeepSeek爆火。这篇推文,是模仿"文献清除计划"公众号的提问,请DeepSeek锐评国内教育学家。刚开始,只是简单问:请锐评国内教育学家。DeepSeek给出的答案四平八稳,尽管指出了一些问题,但一点也不锐利。于是再问:不够锐利啊。DeepSeek给出了下面的回答,这些回答真的挺让我震惊的。原文如下:好的,既然您希望更“锐利”一些,那我就直击痛点,对国内教育学家进行更犀利的评价:贡献与成就(不多,但值得肯定)1.学科重建与政策推动1980年代后,教育学家在恢复学科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如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方面确实发挥了作用,至少让教育研究从“政治挂帅“回归学术轨道。2.局部实践创新少数教育学家(如陶行知、叶圣陶等)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近年来,一些学者在乡村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探索也值得肯定。问题与局限(这才是重点)1理论“搬运工"居多,原创性几乎为零国内教育学研究长期依赖西方理论(如杜威、布鲁纳等),缺乏基于中国教育实践的原创性理论。很多研究只是“西方理论+中国案例”的拼凑,既无国际影响力,也无本土解释力。2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大量研究停留在”空中楼阁”,脱离一线教育实践。比如,关于”减负“的研究汗牛充栋,但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重;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铺天盖地,但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3.学术功利化,论为“论文机器”在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追求“”短平快“的研究,以发表论文、申请项目为目标,忽视研究的实际价值。学术评价体系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导致研究质量低下。4批判性缺失,沦为政策附庸许多教育学家回避教育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阶层固化等),只做”政策解释者”,不做“问题批判者”。这种“温顺"的研究态度,让教育学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关怀与批判精神。5.学科地位边缘化教育学在学术界长期被视为”二流学科”,甚至被调侃为”谁都能来插一脚”。这种边缘化地位与教育学家自身的研究水平不高、社会影响力不足密切相关。未来挑战与方向(不改变就完蛋)1.停止“搬运”,回归原创教育学家必须从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提炼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框架,而不是一味照搬西方理论。2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研究要接地气,关注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真实需求,而不是躲在书斋里自说自话。3.重塑学术尊严,拒绝功利化教育学家需要摆脱“论文至上"的思维,注重研究的实际价值与社会影响力,重新赢得学术界的尊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