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其他报告文献2025-01-25_DeepSeek梁文锋访谈摘录_默认用户
admin

文档

5567

关注

0

好评

0
DOCX

2025-01-25_DeepSeek梁文锋访谈摘录_默认用户

阅读 732 下载 325 大小 100.13K 总页数 3 页 2025-02-13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3
全屏查看
2025-01-25_DeepSeek梁文锋访谈摘录_默认用户
还有 3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DeepSeek梁文锋访谈摘录DefaultUser默认用户2025-01-2508:09:33CCTV 13摘录一些幻方的创始人梁文峰的访谈,自己读了非常有收获。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即使OpenAI闭源,也无法阻止被别人赶超。我们把价值沉淀在团队上,我们的同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积累很多know-how,形成可以创新的组织和文化,就是我们的护城河。暗涌,公众号:暗涌Waves揭秘DeepSeek: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理想主义故事以人为本,这也是我从过往经历中学习到并深有体会的一点。一个创新的组织中最重要的是人,是一同朝着目标,相互信任,经过磨练形成的文化。这是一种隐形的护城河,有时候可能也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产。过去很多年,很多的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拿过来做应用变现,自己等着摩尔定律从天而降,躺在家里18个月就会出来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中国也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暗涌,公众号:暗涌Waves揭秘DeepSeek: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理想主义故事要做到这个真的是太难了。一方面作为跟随者,可以减少非常多的试错本,只要有先行者能把路走通,然后大力投入资源是一定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先行者的效果。另外一方面,走到最前沿意味着一切都是未知的,最主要的可能是整个团队需要为生计发愁,然后大多数先行者的结局是团队解散,像DeepSeek这种能做出这么大成果的绝对是极小的比例。不仅如此,每天还需要面对暗无天日无结果的考验,这个可能是更让人难以坚持的地方。但美妙的地方是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会去做这样艰难的选择并且坚定不移地去走下去。大部分中国公司习惯follow,而不是创新。中国创新缺的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我们没有海外回来的人,都是本土的。前50名顶尖人才可能不在中国,但也许我们能自己打造这样的人暗涌,公众号:暗涌Waves揭秘DeepSeek: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理想主义故事作为个体来讲,缺乏信心这个我是有体会的。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脚踏实地去将事情做起来,一段时间后回头看,还是会为我们做的事情感到骄傲。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很多人会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很有意思。很多人对做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暗涌,公众号:暗涌Waves揭秘DeepSeek: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理想主义故事我身边有一些这种对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从他们身上能看到热情和能量,纯粹的。这种能量也能感染到团队。创新就是昂贵且低效的,有时候伴随着浪费。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出现创新。很穷的时候,或者不是创新驱动的行业,成本和效率非常关键。看OpenAI也是烧了很多钱才出来。暗涌Waves,公众号:暗涌Waves疯狂的幻方:一家隐形AI巨头的大模型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