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分享欧盟碳关税CABM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_周灿-1
admin

文档

5337

关注

0

好评

0
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_周灿-1

阅读 516 下载 518 大小 1.49M 总页数 15 页 2024-10-06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15
全屏查看
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_周灿-1
还有 15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ISSN1004-8227,CN42-1320/X《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网络首发论文题目: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作者:周灿,刘文丽,林声甜,颜佳娜,王雅棋网络首发日期:2024-06-27引用格式:周灿,刘文丽,林声甜,颜佳娜,王雅棋.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J/OL].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https://link.cnki.net/urlid/42.1320.X.20240626.0923.002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己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趣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2096-4188,CN11-6037亿),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网络首发时间:2024-06-2709:37:18网络首发地址:htps:nink.cnki.net/urlid/42.1320.X20240626.0923.002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周灿,刘文丽,林声甜1,颜佳娜1,王雅棋2(1.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是贯彻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但学界尚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的深入探讨。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展开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性,绿色技术创新空间极化现象显著,由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主导,中西部省会城市协同推进的创新格局日益突出,高碳区域在下游地区连片分布,中上游地区零星分布: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演化呈现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2)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反映出技术创新的“回弹效应”与“极化-涓滴”效应。(3)异质性分析显示,相比于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更强,碳增排效应偏弱:上游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直接效应为“U”型,间接效应为倒“U”型,中游城市主要体现在长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呈现倒“U”型,下游城市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影响都不显著。关键词: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空间效应:动态空间杜宾模型:长江经济带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经济体,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双碳”目标,即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技术进步是中国碳减排的关键驱动因素1网,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2022年8月,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凸显了绿色技术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作用。但是,由于绿色核心技术创新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外溢强的特点,中国绿色技术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尤为显著,大量绿色专利高度集中在具有知识基础和创新环境等优势的少数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通常沦为绿色技术“洼地”或“孤岛”,这就使得其实现绿色低碳与经济增长的“双赢”目标面临着欠缺“技术红利”的困局。因为如果没有绿色技术支撑,追求绿色增长可能会对生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如Sog等研究指出,中国绿色技术领先的东部地区,其经济几乎没有受到严格的碳排放控制政策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实际上,区域创新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且无论地区采用何种举措意图保护创新成果,其溢出效应也始终存在6刃,创新可以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和碳强度⑧)。因此,在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效应研究基础上,深化对其空间效应的探讨,对于非均质的后发大国实现“双碳”目标尤为关键。围绕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学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如卢娜等例发现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在短期和长期均能抑制碳排放:徐英启等1指出绿色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Sharif等1山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在短期和长期都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抑制碳排放2)。二是绿色技术创新可能会引起能源“回弹效应”和产出增长,14,进而对碳排放的影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I157):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4NDJC312YBMS):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2023R408018)作者简介:周灿(1988-),女,副研究员,主委研究方向为创新网络与绿色发展.E-a1:zc070260046@126.c0m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