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政策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政策【政策】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碳达峰碳中和

文档

1647

关注

0

好评

0
DOCX

【政策】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阅读 730 下载 541 大小 24.87K 总页数 8 页 2024-09-05 分享
价格:¥ 2.00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政策】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还有 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8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月16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提出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建设目标,并制定安排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等多项重点任务。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全面落实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了《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24年8月15日前通过以下方式反馈至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电话:024-82510755电子邮箱:hzc-fgw@shenyang..gov.cn通讯地址:沈阳市浑南区沈中大街206号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处国家碳达峰试点(沈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3)1409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3)942号)要求,探索城市碳达峰实现路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加快能源低碳转型、产业绿色转型、城市发展转型,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因地制宜开展碳达峰模式路径探索,打造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沈阳范式。(二)基本原则一把握特点,突出特色。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功能定位,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投入、产出和碳排放趋势及约束关系,突出试点建设特色与典型代表性。一研判难点,精准施策。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深入分析碳达峰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提出相关试点领域创新举措。一聚焦重点,系统推进。抓住重点领域或行业和关键环节,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机制,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确保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目标。一突出亮点,创新模式。注重路径探索和经验总结,在破解降碳瓶颈和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等方面做出亮点,为国内基础条件相类似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试点模式和经验借鉴。(三)建设目标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初显。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效率稳步提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单位GDP能源消费量比2020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18.5%,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入平台期。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GDP能源消费量比2025年下降1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5年下降18.5%。到2030年,全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北方城市绿色低碳供暖模式等方面,为全国作出示范。二、主要任务(一)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1.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重点推动辽中、新民、法库、康平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推广应用低风速(微风)发电技术。加快多年现役低能低效老旧风机组淘汰更新。强化公共机构及工商业企业分布式光伏开发应用。高标准推动康平、新民、沈北、法库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8%,新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520万千瓦。2.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科学规划建设先进煤电机组,有序更新替代老旧机组及燃煤锅炉,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探索沈北关停矿井剩余难采煤炭资源、劣质煤炭资源地下气化联产制氢规模化应用,推动煤炭由“燃料型”粗放能源向“原料型”清洁能源转变。推动富氢煤制燃气进入城市管网,落实居民和工商业天然气摻氢入户。3加快构建新型电网。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优化电力输送通道和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满足分布式清洁能源并网需求。建设友好型“新能源+储能”电站,鼓励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积极探索多能互补模式。深索离网制氢技术,谋划建设离网储能制氢试点。落实新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绿电和绿证交易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