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14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常州市人民政府7月15日发布《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一2026年)》(常政办发〔2024)32号),主要任务包含:1.能效水平标杆化,园区50%以上的企业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实现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0.35吨标准煤万元(当量值)。2.生产过程清洁化,园区规上企业100%完成“智改数转网联”诊断、50%以上的企业成为绿色工厂或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能源供给零碳化,可再生电力消费(含绿证)占比达到30%以上,持续推进电能替代,终端电气化率突破50%。4.基础设施绿色化,新建建筑中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超过50%,园区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保有量达到80%以上,工厂仓储、厂区物流非化石燃料运输工具使用率达50%以上。5.资源利用循环化,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6.运营管理数智化,推动园区和企业的能耗和碳排放监测,开展碳排放核查、碳足迹核查的园区企业分别达到10%以上,鼓励园区建设碳管理平台,搭建新型智能微电网管理系统。7.科技创新平台化,鼓励园区工厂加大研发投入,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5%以上,积极争创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一2026年)根据《江苏省(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暂行)》《江苏省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为全面深化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鼓励支持重点区域和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开展我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同步推进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和虚拟电厂建设,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助力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以先行示范实现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基本原则系统谋划,分步实施。结合“1028”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坚持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能源结构低碳零碳转型两手抓,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系,谋划符合常州实际的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示范项目,循序渐进实现降碳目标。零碳引领,先行先试。对标省(近)零碳产业园、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体系,把握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机遇,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绿色金融支撑作用,构建近零碳智慧产业新生态、能源新格局和智慧管理新平台,打造近零碳标杆,以点带面提升产业绿色低碳竞争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支持各试点主体充分考虑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定位、发展现状,推动高端产业、生产要素和核心功能集聚,提出可操作的目标和方案,以产业优化、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循环利用、平台建设、项目示范、园区管理等为抓手开展试点建设,多措并举打造示范样板。双轮驱动,协同推进。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激励机制,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激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活力,推动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强化园区、企业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多方参与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建设,明确各方责任,实现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工作目标2024一2026年,分三年推进近零碳标杆建设,重点选择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绿岛”园区、科创产业园区等园区类型和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推进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以近零碳园区为主阵地,同步开展近零碳工厂培育和新型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推广试点。到2026年末,完成10个以上近零碳园区、15个以上近零碳工厂、30个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二、主要任务(一)能效水平标杆化推广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严格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实施存量项目节能改造,积极构建能源管理体系,协同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和园区用能系统整体优化。试点工厂的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有适用的国家、行业和地方能耗限额标准时,应达到标准的先进值要求)。试点园区50%以上的企业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实现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0.35吨标准煤万元(当量值)。(二)生产过程清洁化实施产业绿色招引和绿色规划,推动产业链横向耦合和纵向延伸,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产品认证,推行低碳供应链管理,加快绿色低碳改造和“智改数转网联”。试点工厂已获得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称号、并持续保持相关要求。试点园区规上企业100%完成“智改数转网联"”诊断、50%以上的企业成为绿色工厂或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三)能源供给零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