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其他报告文献26、【深度研究】蓝碳经济背景下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济效益探析
admin

文档

5595

关注

0

好评

0
PDF

26、【深度研究】蓝碳经济背景下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济效益探析

阅读 634 下载 495 大小 2.42M 总页数 3 页 2024-08-17 分享
价格:¥ 5.00
下载文档
/ 3
全屏查看
26、【深度研究】蓝碳经济背景下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济效益探析
还有 3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3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生态经济/·135·D0I:10.16675j.cmki.cnl4-1065/f2023.08.042蓝碳经济背景下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济效益探析以湛江市为例口古佳仪,许佳仪,陈舒琪,蔡静俏(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摘要:以湛江市作为调研地点,通过深入探析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带来的经济效益,发现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目前存在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人为破坏严重、蓝碳市场及其交易机制尚未成熟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蓝碳经济背景,提出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好营造与修复规划、优化培育和种植技术等措施,以挖据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济价值。关键词:蓝碳经济;红树林;营造与修复文章编号:10047026(2023)08-0135-03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27:36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蓝碳经济在全世界蓬勃发展。营造和修划,逐步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复红树林,探析红树林的经济效益,对我国推动蓝碳相关数据显示,湛江市红树林面积由1985年的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湛江市拥有我国面积最大7186.3hm2恢复至目前的9958hm2,占全国红树林面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红树林的营造与修复工作方积的33%0,已建造成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面起到标杆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已经深刻意识到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完成了我国首个动蓝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响应全球蓝碳交易项目一“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因。目“蓝碳倡议”计划。前,湛江市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工作成果为我国探索出红树林作为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保一条实现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的新路径,不仅助力了障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社区经济发展等方我国蓝碳经济的发展,为蓝碳碳汇项目开发提供了有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在红树林营造与利条件,推动了我国海洋生态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修复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题,所以探寻红树林营造与湛江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湛江市居民的生修复的经济效益成为推动我国蓝碳经济发展以及“双活水平,将红树林的生态效益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碳”工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基于蓝碳经济背使红树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树林”国。但是,经过景,以湛江市为例,深入探析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深入调研以及实地走访发现,湛江市红树林的营造与济效益。修复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亟须解决。1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经济效益2调研现状概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营造与修复不仅关乎着我国2.1国内现状概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关乎着我国生态经济的发据调查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经济快速展。在还没有意识到红树林的重要性之前,围填海、围发展与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沿海地区出现了围海垦造田、围塘养殖等经济措施的实施使滨海湿地不断造田、挖池养殖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现象,导致我国减少,致使红树林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甚至连生存红树林生长遭受到严重的人为破坏,面积不断减少,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挑战。沿海生态危机频发。近年来,基于红树林的重要性以及红树林修复的近几年随着红树林的生态与经济价值被深入挖紧迫性,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关于红树林保护和掘,国家越来越重视红树林建设,相关的营造与修复修复工作的规划,不断投入资金,加大对红树林营造项目越来越多。针对目前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存在的问与修复的力度。湛江市作为我国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题,我国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红树林的营造主战场,更是身兼重任。湛江市政府积极投入社会资效率、修复质量,进而确保我国红树林能够充分发挥金,大力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营造与修复工作,在其独有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保护现有红树林的同时,稳步推进实施红树林种植计我国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将达到18800hm2,其中,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南红生态科技一红树林生态植被修复先行者”(2022105660040。作者简介:古佳仪(2001一),女,汉族,广东汕头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红树林的经济效益。通信作者:蔡静俏(198一),女,汉族,广东清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山西农经/2023年8期营造红树林9050hm2,修复现有红树林9750hm2。击,严重阻碍其进程。据了解,目前我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但是当前红树林营造修复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红树林保护与人工恢复进展缓慢、群众居民关注少、社会力量投入少以及社会对红树林解决不力等问题。营造与修复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挖掘程度低等问题,2.2调研地现状概述使得各社会群体认为红树林修复所能带来的投资回湛江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坐落在雷州半岛,始建报率低,对投资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工程不报乐观心于1990年。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态,出现了红树林修复工程社会投资积极性偏低、投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资意愿小等现象。地名录同。红树林沿湛江市海岸线分布,在防止海岸3.2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工程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腐蚀、净化海洋、预防台风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在国家重视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下,现阶段红树林生态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政营造与修复工程仍以政府为主导。但近几年在新冠肺策背景下,湛江市政府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红树林炎疫情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营造与修复工作,目前共栽植红树林约11hm2,修财政赤字扩大、财政资金不足等一系列财政现象导致复工作成果已初见成效,但距离计划中提出的目标还国家财政对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工程的投入有限。红树有一定差距。林营造与修复费用巨大及工作持续性长等原因,导致团队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并结合湿地工作者的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工程的资金投入存在严重不足。加工作经历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介绍,分析总结出目前湛之,现阶段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相关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江市影响红树林与营造修复效率的三大现状。一是大完成,但人工营造与修复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想部分市民对红树林的了解程度较低,群众对保护红树提高效率,必须提高相关种植修复技术水平,增加硬林的意识较为薄弱,自发参与红树林种植修复的意愿件设备,这也需要有足够的预算与资金投入。较低,这对于湛江市政府开展红树林的营造与修复工3.3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大环境对红树林营造与修作造成一定困难。二是湛江市本地的红树林品种较复的制约多,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对红树林的成活率与修复情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快况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部分红树林生存空间的自速增长的背景下,一系列人为原因导致沿海生态危机然环境状况相当恶劣,存在病虫害多发、周围工业污频发。红树林的生长栖息地均为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染严重与人为千扰频繁等负面环境因素,严重干扰了经济发达,特别是沿海养殖与海洋运输产业在沿海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恢复。三是红树林的种植与市的生产总值中占据较大比重,造成很多适宜红树林修复过程受台风、大风等沿海气候条件,以及潮汐、藤修复与营造的沿海滩涂场地都建成码头或养殖场,致壶、浒苔等自然环境条件干扰大。使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可用滩涂严重不足。在经济下行综上所述,红树林的营造与修复工程面临制约因的大环境下,居民对于经济发展的追求远大于生态修素影响大、不可抗因素多的问题。现阶段,红树林的营复工作,无法很好地平衡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对造与修复工作仍然以人工技术和经验为主导,并采取红树林营造与修复意愿低,关注度少,频繁赶海与周了相对单一、粗放、滞后的恢复方式,若不尽快提升红边工业污染等人为因素对红树林的生长造成一定危树林种植与修复的相关技术水平,红树林的营造修复害,破坏了红树林的自然生长环境,影响红树林自然工程仍然会面临修复质量差、成活率低以及人工成本生长。高居不下的负面现象,这将严重妨碍红树林营造项目3.4蓝碳经济与其交易市场尚未完善,阻碍红树林的完成与修复工程的实施。营造与修复的经济效益发展3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工程存在的主要经济目前蓝碳经济及其交易在我国是比较新的概念,蓝碳市场处于萌芽阶段,相关制度与机制还不够完问题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红树林相关蓝碳市3.1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工程资金来源单一场上,社会群体对于红树林营造与修复的投融资仍存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红树林营造与修复工程在诸多产业或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障碍,无法为红树林所需的资金来源完全依赖于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红营造与修复工程提供多渠道的筹集资金。二是目前我树林营造与修复的资金来源单一。政府对红树林营造国蓝碳碳汇交易机制不够完善,交易行为不够规范,和修复的投入多少决定了红树林营造修复进程与效交易主体较为单一。三是蓝碳碳汇交易项目的开发认率,若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无法支付红树林营造与修复证标准尚无统一规定同,特别是蓝碳资源的产权条件所需资金,将对红树林营造修复工程带来致命性打尚未明确,目前碳汇交易项目只能依据减排量进行认(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