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政策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政策【政策】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亳州)实施方案的通知
双碳文库

文档

1787

关注

0

好评

0
DOCX

【政策】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亳州)实施方案的通知

阅读 923 下载 343 大小 46.61K 总页数 21 页 2024-07-31 分享
价格:¥ 2.99
下载文档
/ 21
全屏查看
【政策】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亳州)实施方案的通知
还有 2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近日,安徽省毫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毫州)实施方案的通知,试点目标提出,以“六一战略”为统领,以“334”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碳达峰试点“588”行动(即“5大试点定位、8大主要任务、8大重点工程”),以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型工业化发展、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市碳达峰试点工作。到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初步构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标杆水平,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碳达峰试点工程逐步实施,碳达峰工作有序推进。到2030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健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探索形成一批碳达峰试点“毫州方案“毫州经验“毫州样板”,在全国推广,全市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文件提到,全国多能互补融合创新先导区。依托多元化能源优势,以能源互联网为载体,拓展多能互补开发模式和应用场景,推动源网荷储深度融合,优化煤、油、气、电、热、冷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谋划氢能示范试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为全国多能互补创新融合积累先导经验。探索建立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以提高新能源消纳利用为目标,选取基础设施完善、新增负荷较大的工业园区,坚持“增绿、用绿、扩绿”,统筹风光资源和用电负荷分布,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模式探索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在符合电力规划布局和电网安全运行条件的前提下,鼓励通过创新电力输送及运行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就近向产业园区或企业供电,探索园区内通过新能源参与市场方式实现绿电共享,提高园区绿电比重,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不断提升新能源本地消纳能力,形成新能源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积极探索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要素保障新机制,对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列入省级专班重点调度项目清单,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争取能耗及煤耗单列,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上,对重点项目予以保障。探索支持农光、牧光互补项目不参与省内并网规模指标竞配新机制。以提升绿电高比例消纳利用水平为导向,优化完善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政策。全面落实税务部门征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有关要求,确保应收尽收。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参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全面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详情如下: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亳州)实施方案的通知毫政秘〔2024)5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毫州高新区管委会、毫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国家碳达峰试点(毫州)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4年7月9日国家碳达峰试点(亳州)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22)83号)要求,加快推动全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编制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和碳达峰试点建设有关要求,立足五大发展定位,以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为重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着力推进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国同类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出示范引领。二、试点定位全国多能互补融合创新先导区。依托多元化能源优势,以能源互联网为载体,拓展多能互补开发模式和应用场景,推动源网荷储深度融合,优化煤、油、气、电、热、冷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谋划氢能示范试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为全国多能互补创新融合积累先导经验。长三角可再生能源生产引领区。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着力推进风、光、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高质量规模化开发,加快储能规模化应用,持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打造长三角可再生能源生产引领区。中原地区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立足农业传统优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建设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不断实现资源能源利用集约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探索农业农村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现代化路径,打造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发展新样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