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1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武汉市建筑领域碳达峰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详情如下: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征求《武汉市建筑领域碳达峰专项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推进武汉市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我局起草了《武汉市建筑领域碳达峰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征求你们意见,请结合职能职责,提出意见建议。相关修改意见(加盖公章,注明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请于7月23日下班前反馈我局。逾期未反馈,视同无意见。联系人:严智飞联系电话:027-82705883邮箱:364889885@qq.c0m武汉市建筑领域碳达峰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武汉市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打造建筑领域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和建造体系,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2024)7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以提升建筑品质为主线,全面提高城乡建筑绿色低碳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建筑用能结构优化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切实降低建筑碳排放,确保武汉市建筑领域如期实现碳达峰。(二)基本原则一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强化结果控制,合理确定推进时间表、路线图,注重多目标协同,统筹推进建筑领域碳达峰。一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利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行政监管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碳排放交易、绿色金融、财税激励等机制,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环境。一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适应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快创新科技成果工程应用,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和绿色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应用。二、主要目标2030年前,全市建筑领域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筑节能和建筑能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筑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建设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建筑品质和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建筑节能。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到2025年,新建建筑100%执行低能耗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设计能耗比2020年降低20%,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到2030年,规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建筑设计能耗比2020年降低50%。一绿色建筑。推进绿色建筑量质提升,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30年,星级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一可再生能源应用。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能、浅层(中深层)地热能和工业余热解决建筑供冷供热需求。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安装光伏面积占屋顶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其他类型新建公共建筑安装比例不低于40%,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到2030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10%。一建筑终端电气化。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推动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到2030年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70%,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比例达到60%。一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到2025年,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施工、工业化建造和智慧化运维等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到2030年,形成智能建造政策体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装配式建造方式在新建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一既有建筑改造。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组织实施能效诊断,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计划。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部分的能效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公共建筑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一绿色建材。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发挥政府投资项目采购绿色建材引领作用,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到2025年,预拌混凝土应用率达到100%,预拌砂浆应用率达到95%,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到2030年,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三、重点任务(一)推进建筑能效水平提升1.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气候韧性,推动组团式发展和产城融合,推进绿色低碳社区创建行动。加强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滨水空间和城市绿道统筹布局,优化建筑群体空间和建筑布局,推进小区复层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推动城市降温行动。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新城区合理控制职住比例。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责任部门: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园林林业局)2.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面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和《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T559)。加强超高层建筑节能管理,建立适宜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并推广建设,鼓励开展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工作。(责任部门:各区(开发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3提高建筑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效。提高建筑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效,加快变配电、电梯、空调、通风、水泵、照明、用电器具等高效节能产品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鼓励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系统和设备。贯彻执行《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推动高效制冷、供热机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