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政策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政策【政策】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的通知
双碳资料库

文档

2588

关注

0

好评

0
DOCX

【政策】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的通知

阅读 540 下载 791 大小 62.06K 总页数 21 页 2024-07-31 分享
价格:¥ 2.99
下载文档
/ 21
全屏查看
【政策】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的通知
还有 2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2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7月24日,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坚持统筹谋划、先立后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稳步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借力数字化技术强化负荷管理,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选择平桥区、浉河区负荷较大工业园区,探索新能源电力消纳路径,深挖各类可调节资源,推动荷端协调互动,为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多元负荷接入提供可靠、灵活、高效配网物理支撑。加快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推动企业电力负荷分轮次接入负荷管理系统,提升区域负荷管理精准化、规范化实施。鼓励企业能源数据接入负荷管理系统,推动区域能源数据共享共用。借力数字化技术强化负荷管理,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参与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现货等市场交易。重点突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储能、新能源配置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促进风能、太阳能等与常规能源体系融合,加快提升新能源综合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新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构建“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能源集成互补、梯级利用新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开放共享、智能互动、多能协同的新型生态化能源体系。推进传统工业园区绿色低碳改造。锚定“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大关键环节,推动重点工业园区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改造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零碳园区。推动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开展近零碳园区建设,助力全市碳达峰碳中和走在全省前列。发挥新县作为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县的先发优势,选择一批基础好、有特色、代表性强的园区、企业探索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进典型,引领全省、全国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详情如下: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的通知信政〔202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各有关部门:现将《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信阳市人民政府2024年7月10日国家碳达峰试点(信阳)实施方案(2024一2030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稳妥有序推进本市碳达峰行动,根据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第一章总体要求一、建设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两个更好”嘱托,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级重大战略机遇,明确信阳建设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大别山(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长三角大湾区产业协同创新区的目标,综合考虑信阳市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高质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高水平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高标准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高站位推动城乡交通领域绿色转型,高起点推进低碳零碳试点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全民行动,加快探索绿色低碳政策创新,全力打造形成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以产业绿色升级为核心,以科技、政策创新为动力的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城市,聚力建设清洁能源高地,打造产业转型发展样板,加快“近零碳”城市建设,打造农村低碳发展典范,打造绿色科创先锋,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力争形成可在全省及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达峰经验,助力全省、全国碳达峰目标实现。二、基本原则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前瞻性思维,坚决服从省内统一部署,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抢抓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强化总体设计、整体部署、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压实各方责任,鼓励各区、各领域主动作为、协同推进。节约优先,重点推进。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围绕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发挥技术、管理和工程的协同作用,倡导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幅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和机制创新,健全绿色低碳法规标准体系、政策体系,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和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科技、产业和制度创新协同并进,增强原始创新支撑能力,加快全面数字化,深化能源等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构建绿色低碳创新体系。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发挥试点作用。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经济增长和平稳降碳的关系,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有效推进信阳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实现安全降碳。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煤炭消费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高,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发电占比大幅增加,煤炭消费占比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实现普遍应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全面建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力争提前实现信阳市碳达峰目标,为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章重点任务一、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统筹谋划、先立后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稳步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借力数字化技术强化负荷管理,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推动能源绿色低碳消费1.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托陕煤50万吨国家级储煤项目,提高用煤保障水平。严格落实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要求,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鼓励大型煤电机组扩大供热范围,现有供热机组15公里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新布局燃煤背压型热电联产项目。提升钢铁、水泥等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化水平,提高煤炭转化效率。2025年底,煤电机组供电煤耗降至297克标准煤/千瓦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管理区、开发区负责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县区负责落实,不再列出)2.有效促进油气合理消费在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条件下合理控制柴油消费量,大力推进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低碳燃料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加快油品利用场景向电能转变,统筹推进公交车、货车等交通工具的电气化替代。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3.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