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分享d-14.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_杜之利
203060资源

文档

1453

关注

0

好评

0
PDF

d-14.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_杜之利

阅读 977 下载 300 大小 2.3M 总页数 17 页 2023-10-31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17
全屏查看
d-14.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_杜之利
还有 1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7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203062203060库杜之利苏彤葛佳敏王霞内容提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当从“碳源”和“碳汇”两方面着手。森林具有的生态净203060化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森林碳汇将在中国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森林碳汇可能存在一定的空问相关性,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碳汇发展很难实现区域生的完全分割,基于全球视角的分析便成为探讨中国碳汇发展的必然前提。本文基于森林碳汇核算公式推导出碳汇空间效应模型,根据1990一2015年全球13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分淅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跨国间的森林碳汇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各国森林碳汇的发展往往无法独善其身。非政府组织活跃度能够060双碳文促进本国森林碳汇的发展,但具有负向的外溢效应:森林面积的增长虽然对本国碳储量密度没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但其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对邻国具有较大的正向溢出效应:薪柴的使用会对环境有正向反馈作用,并对其他国家也能带来正向影响,表明森林可进行适量但不过度的砍伐。鉴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森林碳汇发展造成了问接的负面影响,中国在制定具体的碳汇发展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和其他国家带来的203060双碳文间接影响,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其他国家制定共同应对策略,协调促进森林汇的发展。●关键词:碳中和森林碳汇人类命运共同体引言060双碳文库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己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挑战(林伯强和蒋竺均,2009)。人类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负外部性和外溢性(郑艳等,2016),任203060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难以躲避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议题上,世界各国不仅需要承担起各自应有的减排责任,还需要在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上携手共进、合作减排。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特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已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渠道共同讨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发展路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碳排放总量和规律等各不相同,难以达成意见一致的全球气候治理方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延宕难解。为了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亟需全球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治理体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中国推动实现全球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更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与大国担当。203060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减少“碳源”,即在人类活动中减少以二杜之利、苏形、葛佳敏(通讯作者)、王霞,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邮政编码:361005,电子信箱:d小62项资金资助项目(20720201023)、教有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1YJC790025)的资助。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良好建议当然、文责自负·1870双碳文(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03060203杜之利等: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碳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203060双碳文库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增加“碳汇”,利用各种手段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两者在缓解气候变化中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与碳减排政策一致,充分推动碳汇的发展也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战略(陈建成和关海玲,2014)。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温室气体浓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目前最为直接有效的碳汇手段之一(曾维忠等,2017)。森林在某一时期内能够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即为森林碳汇。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首次在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中明确提出将森林碳汇作为一种重要固碳途径,在国际上承203060认了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该议定书从两个角度肯定了森林碳汇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是规定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需要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另外是采用清洁发展机制可以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而林业碳汇正是清洁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后的“巴厘岛路线图”将REDD(educing emissions from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即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列入到气候变化协议中,并在REDD的基础上再次提出REDD+,加号代表应在原先的基础上保持和增加森林碳汇。除此之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PCC,2007)第四次报告指出,全球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30%,到2030年,全球碳汇能力将达到27.50亿吨二氧化碳/年,森林碳汇所产生的减碳效果将愈发突出。森林碳汇过程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固定在植203060物体内,因此森林碳汇具有成本上的优势,除了栽种树木外几乎不需要其他的成本支出;同时,林产品收益能够对冲森林碳汇建设过程中的部分成本。在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森林自身的固碳能力将成为推动中国“碳中和”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胡原和曾维忠,2020)。随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空间一体性,世界各国意识到碳排放并不是一种空间孤立现象。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标志着联合治理气候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各国家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由于森林资源的分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理环境的相似性、政策引导的溢出性和生产创新的互补性等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关联效应(薛龙飞等,2017)。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森林碳汇发展必然需要从较为广阔的全球视角出发,在深刻理解203060森林碳汇发展的约束条件以及跨国溢出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推动森林碳汇事业。在经济学中,某一活动产生的外部性影响称为溢出效应,研究经济个体或者经济行为的溢出效应对研究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挖掘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新才和白丽飞,2013;邵帅等,2016)。研)判森林碳汇的发展是否存在跨国溢出效应以及存在怎样的溢出效应,不仅对全球森林碳汇的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而且有助于提升中国森林碳汇政策体系的有效性。然而,在碳排放外溢性已然确定的情况下,碳减排手段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如何仍未可知。具体来说,森林碳汇发展的具体驱动因素有哪些?各国之间的森林碳汇项目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中国受到了其他国家怎样的溢出影响?中国是否需要联合其他国家制定协同碳汇政策以更有效率的达到碳减排目标?这既是学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也是政府实施森林碳汇项目和国际合作政策的相关依据。203060纵观已有研究,探讨碳汇空间溢出效应的文献根据结论的不同可分为两个相对立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森林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或存在负向溢出效应。薛龙飞等(2017)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的森林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森林碳)汇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孙建卫等(2010)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林业碳汇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经济效益和区域协调性,并探讨各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区域协调性。孙丽文等188(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