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5-03-25 17:34:29 【推荐】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趋势报告:关键法律问题-英文版-28页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4-15 10:14:31 IRENA-推进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清洁烹饪解决方案:关键信息和成果(英)-2024.3-33页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1、本文档共计 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CHINA CEMENT国建认证专栏客座主编:尹靖宇客座编辑:王瑞蕴热线电话:010-57811136010-57811107国建联信认证中心协办电子信箱:yinjy@cabm.com.cn/wangry@cqbm.com.cn碳中和认证标准的演进与实践路径一《气候变化管理一向净零过渡一第1部分:碳中和》(IS014068-1:2023)标准解读房明慧(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100831)摘要:深入解读IS014068-1:2023《气候变化管理一向净零过渡一第1部分:碳中和》标准,分析其核心条款、实现路径及与PAS2060标准的对比。IS014068-1:2023作为首个国际碳中和量化标准,为组织和产品实现碳中和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该标准强调碳中和的优先级,要求组织优先进行自主减排和清除,仅对无法清除的部分考虑抵消,避免“漂绿”行为。与PAS2060相比,IS014068-1:2023在理念上更先进,更注重实施过程的料学性和合理性。关键词:碳中和;温室气体减排;碳信用;碳中和路径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321(2025)05-0053-050引言正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自身的碳排放达峰,并致气侯变化导致全球温度持续攀升,极端天气事件力于最终实现碳中和。频发,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峻的挑战。2015年12月在全球减碳的大趋势下,众多国际品牌以及具有12日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前瞻性的企业为了彰显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纷纷对定》,这也是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外发布减碳声明,并明确宣布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的国际条约。《巴黎协定》的核心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碳中和”证书或标签,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彰显社会责任感或品牌形象,但企业是否真正实现做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截至2024年5月,全中和,是否有科学的判定依据,是否真正达到了减碳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120个国家以目标,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当前市场上,法律或政策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目标的法律地位,86个“碳中和”证书或标签的颁发机构众多,其认证标准国家提出了详细的陂中和路线图”。我国已明确提出,和流程也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一些企业在获得正书或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标签后,其实际的碳中和成效却备受质疑。因此,建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积立一个统一、科学、权威的碳中和判定依据显得尤为极推动其实施。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各组织和企业也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虚假宣传,更2025.05 CHINA CEMENT53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中国水泥国建认证专栏能推动企业真正落实碳中和行动,为实现全球气侯目1S014067应用于产品碳足迹的量化。它话用于产品从标贡献力量。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对企业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帮助组织评估碳中和行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其真正达到了减碳效和报告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1S014060系列不仅涵盖了温室气体(GHG)的声202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1S014068-1:2023明和报告流程,确保了组织能哆准确、透明地披露其《气候变化管理一向净零过渡一第1部分:碳中和》,GHG排放情况,还通过碳足迹的量化标准,帮助组织该标准为组织和产品实现碳中和提供科学、规范的指深入理解和减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GHG排放。这些标导。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碳中和认证从PAS2060向准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指导,这1S014068-1:2023的过渡,为全球碳中和实践提供些规定最终都是服务于实现碳中和的。S014068-了更科学、更规范的框架回。本文对该标准进行解读。1:2023的发布,吏是为碳中和声明提供了困际认可的1标准介绍标准依据,作为做中和的首个国际标准,与引S014060发展历程系列中的其他标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温室国际碳中和标准起源于英国标准协会领布的气体管理和碳中和框架。使得组织在实现碳中和的过PAS2060,该标准发布于2010年4月,2014年4月进行升级。程中有了更加明确和可操作的方向,也补齐了应对气在PAS2060的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0于候变化标准体系的最重要一环。2020年2月成立1S014068标准编制组,于2023年112标准结构分析月发布1S014068-1:2023(气候变化管理-向净零过第一章明确界定了相关范围,主要阐述了碳中和的实施方法与原则,通过量化、减排和抵消这三个核准。英标协会宣布,之前发布的PAS2060将于2025年心步骤,展示碳中和相关工作和原则。该标准适用于12月31日撤销,由1S014068-1正式取代。各类组织和产品,均可采用1S014068标准,但并不适1.2标准定位用于区域层面的碳中和。此外,标准还建立了碳中和S014068在整个1S014060系列中位于中心地位,的分级制度,强调在产业链中,温室气体的直接和间该标准提供了一种达到和证明碳中和的标准方法学。接减排措施,以及温室气体清除量的增加行动,应优1S01406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S0)制先于购买炭抵消。这意味着企业应首先致力于自主减定的一套关于温室气体(GHG)管理和碳中和的国际排和清除,仅对无法清除的部分,最后才考虑抵消。然标准,旨在为组织和产品提供量化、监测、报告、验证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组织发排放管理的持续优和核查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清晰、一致的方法。这化,碳抵消的使用比例应逐步降低。些标准通过规范温室气体管理,支持全球向低碳经济规范性引用文件中主要1用1S014064-1和1S0过渡,促进可持续发展。14067,在边界确定和温室气体量化部分应依照组织1S014064-1应用于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清单的设和产品的相关要求和原则进行边界确定和温室气体量计、开发、管理和报告。1S014064-2应用于项目层面化,最后声明部分应依据1S014064-3进行核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它话用于特定术语定义部分给出了与微中和、温室气体、抵消和的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项目,如可再生能源项目、能碳信用及实施主体有关的术语和定义。标准第四部分效提升项目或森林碳汇项目等。IS014065则为温室给出原则以确保实施和论证碳中和是真实、有效的。气体排放的验证和核查提供了规范,确保组织或项目标准第五部分给出组织要达到和证明碳中和应遵的温室气体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该标准对于第三方循的步骤,对应后面6-13章节的具体实施内容;碳中机构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审核和认证至关重要,有助和管理的层次结构应遵循先实行减排,再实行温室气于建立公众对碳中和声明的信任。1S014064-3服务体减排清除量增加,最后才是碳抵消;碳中和实施路于1S014064-1和1S014064-2,规定了温室气体声明径应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及只保留剩余温室气体的验正和核查流程,还强周了验正和核查的独立性、公排放量的目标年。图1展示了组织实现炭中和的具体途正性和透明度,确保所声明的温室气体数据真实可靠。径示例。54中国水泥2025.05中国知https://www.cnki.net


